新聞稿                                         

即時發佈

梅韻蝶馨──梅派名票包幼蝶香港足跡


(2016年9月23日,香港) 由香港京劇研習社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合辦,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的「梅韻蝶馨──梅派名票包幼蝶香港足跡」系列活動將於923日至1014舉行。包幼蝶先生一生熱愛京劇藝術,有「上海梅蘭芳」的美譽。八十年代開始在香港致力梅派藝術的推廣和教學,桃李滿門,後來更創立香港京劇研習社。在包幼蝶老師離開快二十年之際,兩個文化團體將舉辦展覽、座談會、工作坊、清唱會等活動,以緬懷這位溫文爾雅、熱誠敦厚的長輩。
包老師生於浙江杭州,自幼對京劇藝術已有濃厚興趣,後來親身拜訪藝術大師梅蘭芳後,便醉心於梅派藝術,開始在工餘時間鑽研梅派劇目的曲譜、唸白和唱詞,每天細嚼磨練地把唱腔和過門背得滾瓜爛熟,對唱腔的運氣、吐字、發音和氣口的運用都能駕輕就熟,瞭如指掌。至1940年,他應上海藝華公司之邀,拍攝了《霸王別姬》京劇電影,又曾幫唱片公司灌錄不少梅派唱腔唱片,後來亦在上海京劇院向青年演員傳授梅派唱做藝術,不少名演員如童芷苓、王熙春等亦經常向他請益。

 

1980年5月受香港藝術中心與中大校外進修部之邀來港主持京劇講座、清唱會及課程,開始往後在港推動香港的京劇發展。移居香港後,經常獲邀參與票房活動,和香港各大票友切磋外,更不辭勞苦的繼續教學工作,向本地梅派愛好者分享藝術研究心得與演唱技巧的運用,及後於1988年創立香港京劇研習社。香港京劇研習社是包老師的心血,他不單鼓勵同學們互相配戲,為同學安排操琴的名票及身段老師,更為同學尋求演出的機會,以至在1988年到1998年間共有二十多場演出,令同學們獲益良多。

三十年代包幼蝶在上海演出《坐宮》

包老師畢生鑽研梅派藝術,為香港京劇的推動及發揚京劇藝術不遺餘力,弟子眾多,至今仍有多位在不同的藝術文化領域中發揚及傳承戲曲藝術。展覽「包幼蝶與香港京劇研習社──八九十年代香港的京劇足跡」將於今天9月23日開始展出,除了展出包老師過去於京劇藝術的貢獻之外,更會簡述京劇的發展階段表演行當、切末、服飾等。其中最珍貴的莫過於包老師的真跡手稿、演出的曲譜、由珍貴翠鳥羽毛製造的頭飾等。今日的開幕禮邀請了大唐金融集團主席李和聲博士、著名戲曲學者蕭潤勤先生、香港京劇研習社毛俊輝博士、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理事會副主席馬逢國先生及饒宗頤文化館總經理連永錚先生主禮,有關展覽及配合活動不但是香港京劇研習社社員對包幼蝶先生的感謝及懷念,更希望能令參觀者感受到包老師當年的風采,以及對京劇發展的貢獻。

 

 

 

5位主禮嘉賓進行剪綵儀式

(左起:馬逢國、蕭潤勤、李和聲、毛俊輝及連永錚)

主禮嘉賓李和聲博士致開幕辭

 

 

展覽作品

包老師題字

「寧為發揚梅派藝術而奮鬥終生」

包老師自創的科學音符曲譜

由珍貴翠鳥羽毛製造的頭飾

「梅韻蝶馨──梅派名票包幼蝶香港足跡」活動概要展覽

包幼蝶與香港京劇研習社──八九十年代香港的京劇足跡

日期:2016年9月23日 – 10月9日 (逢星期一休館)

時間:10:00a.m. – 6:00p.m.

地點:饒宗頤文化館 藝術館展室2及3

 

工作坊

梅派清唱體驗

第一場:《穆桂英掛帥》(選段)

日期:2016年10月1日 (星期六)

時間:3:00p.m. – 4:30p.m.

第二場:《太真外傳》(選段)

日期:2016年10月2日(星期日)

時間:3:00p.m. – 4:30p.m.

地點:饒宗頤文化館 資源中心

費用:$120、$60 (學生優惠)

名額:30人 (每場次)

報名參加

 

 

 

座談會

包幼蝶在香港推廣京劇的貢獻

講者:姚德懷 (香港京劇研習社創會會員)

毛俊輝 (包幼蝶弟子、前香港演藝學院戲曲學院院長)、

陳化玲 (包幼蝶弟子、嶺南大學兼任講師)

日期:2016年9月25日(星期日)

時間:3:00p.m. – 5:00p.m.

​地點:饒宗頤文化館 演藝廳

免費參加

工作坊

音樂會

紀念包幼蝶老師京劇清唱晚會

日期:2016年10月14日(星期五)

時間:7:30p.m. – 9:00p.m.

地點:饒宗頤文化館 演藝廳

門票:$60、$30(學生優惠)

* 門票只在饒宗頤文化館發售 

 

 

 

關於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

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成立於一九八五年,為香港註冊慈善團體。致力提倡、介紹和弘揚中華文化,曾舉辦過逾千項活動,務求透過舉辦多元化的活動,在文化推廣方面達到學術與普及並重的目標。及後獲選參與香港發展局的「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把前荔枝角醫院活化及再利用,並以當代中國國學大師饒宗頤教授之名,命名為「饒宗頤文化館」。
網頁:http://www.jtia.hk

關於香港京劇研習社

包幼蝶老師為團結學員,發揚梅派藝術,親書《梅派藝術研究社簡章》,擬寫名稱、宗旨、性質、組織等內容。後由同學組成註冊工作小組,在1989年春舉行成立大會,通過命名為「香港京劇研習社」,旨在提高會員對京劇的興趣及欣賞能力,並推廣京劇藝術,在1988年到1998年間共有二十多場京劇演出。除每年由會員大會選出幹事會及主席執行會務工作,特別敦請包老師擔任名譽社長,監察會務。其會員至今以不同形式維持梅派藝術的學習與研究。

 

如有任何垂詢,請聯絡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 (饒宗頤文化館)

節目查詢:劉國輝先生         電話:2100 2821               電郵:kflau@jtia.hk

傳媒查詢:葉頌欣小姐      電話:2100 2895               電郵:marketing@jtia.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