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宗頤教授的學藝人生,為新一代帶來啟發。
讓我們繼續穿梭於文化館的園林美景,探索華學大師的精神面貌、領悟他的心靈智慧。
荷花池名為「天光雲影」,源自宋代朱熹《觀書有感》的詩句: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詩意寄語人們能猶如源頭活水源源不絶,追求新知,讓心如明鏡般清澈。
饒教授鍾情畫荷,除了表現「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情操外,更寫出了他心中與眾不同的荷花神采,形成了他獨有的「饒荷」境界。此外,「荷」有取「負荷」之意,寄寓饒教授承擔中華文化的決心,亦是本館文化傳承的使命,因此「天光雲影」以種植荷花為主。
你知道嗎?
在活化工程期間,專業團隊以一面巨大的鏡子,合力於庭園中移動測試,尋求出最佳水景的反射位置,才建造成現在能映照四周景致的荷花池。
由雕塑家紀峰於二零一二年創作。銅像身高1.8米,比真人略高,從容立於庭園,展現饒教授儒雅祥和、睿智深識的學者風範。
雕塑家簡介
紀峰,字雪崖,一九七三年出生於中國安徽,師從著名藝術家韓美林和馮其庸。一九九九年於北京成立藝術工作室,先後創作近百尊歷史文化名人肖像。其創作的雕塑力主融滲中國傳統藝術的精神,開創以形寫神之風。
饒宗頤教授與高錕教授世代相交,早有淵源。兩位香港學者,一以人文、一以科學的成就,蜚聲國際,於當今世界,建樹良多。饒教授和高教授曾於二零一五年春天,與家人結伴同遊饒宗頤文化館,並一同主禮栽種心葉榕樹苗的儀式。
「心葉榕」生命力特強,屬長青喬木,榕屬植物,葉呈滴水狀。饒館的「心葉榕」,除為紀念兩位一代巨人外,根深葉茂,日茁月長,實曉喻饒宗頤文化館生機蓬勃,中華文化世代傳揚,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