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宗頤開創復興之路

自元代開始,中國山水畫的“寫景”、花鳥畫的“寫生”及人物畫的“寫真”皆在畫中出現“寫款”。國畫家在畫中的空白位以各種書體簽名題字和日期寫出詩詞等各式文學章句,把題款做成作品中的作品。這就是國畫的重大特色。西方繪畫則只見作者的簽字,卻沒有如國畫的款識。

至於饒宗頤與趙少昂、黎雄才、關山月、楊善深等嶺南四君子的合作畫,需要的題款是非常重要的。除展示饒宗頤所題詩句的感情外,當中並記綠了哪位畫家在饒宗頤的原畫上補筆題字。由於這些題款,便認識了這批作品的歷史意義,見證了饒宗頤與四君子的友情,體驗了他們在藝術上的交流,還欣賞了五位大師各有特色的非凡畫技。

合作最其實是文人產品,明代已流行起來。當文人與文人交往的時候,主人家為表尊重,會邀請友人在自己的作品上補畫景物,以助豐富畫中意境;或補寫題字,以助了解畫中意義。這又算是藝術中的藝術了,所以這幅畫不純粹是一個人的畫作,亦不純粹是一個人的書法。它應該是一幅集錦式的藝術創作。

現代合作畫可惜不常見,反映昔日的文人生活已淡化了。香港大學馮平山博物館(今稱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於一九八三年三月曾舉辦上述嶺南四者子七十幅的合作畫展。每幅都由四人一起聯合創作,全部作品於一九八二年完成,這展覽揚開了文人畫的現代篇章。

其後饒宗頤邀請他們承傳這傳統藝術。自一九八三年至二零零一年,五位大師共完成合作畫六十八幅,再度重現文人畫的真髓,這批畫在二零零五年四月展覽於香港太學美術博物館,又於二零一八年三月安排在一新美術館展出,好讓更多公眾欣賞。

饒宗頤是整批畫的主筆,他將自己完成的作品交予每位嶺南大師,請他們自行補筆,每幅畫是他與一位大師的二人合作。到了今天,合作畫的五位作者已先後離世,它們已成為絕無僅有的珍品,深具歷史、藝術及教育等三層價值。

當今很少畫家可自行以書法題詩,去配合畫中的內容。饒宗頤既是專業學者,又是多元創作的書畫家,他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學與藝雙全,成為大家敬仰的文人風範。

嶺南四君子同樣地承傳了國畫的傳統。他們在下筆時秉持陰陽對比的手法。

例如,畫中的主體是饒宗頭所畫的,這些景物一般是“大”,嶺南派大師所補畫的通常是“小”。若主體是矚目顯見的,所補畫的則位於較隱蔽處,主體是濃色,所補畫的用淡彩。主體景物如密聚一方,所補畫的便散放在虛位。

因為主體景物屬“主”,所補畫的便是“賓”。“主”“賓”要分明,但不可各自獨立成畫,否則不是合作畫了。“主”“賓”須互相呼應,讓觀者感到色調的節奏更活了,以及構圖的趣味加深了。所以五位大師的合作畫實在是沿用傳統的章法,而能做出出色的效果。

古有文人,今亦有。古有文人的合作畫,今亦有。饒宗頤主導這批合作畫,正符合他認識傳統、珍惜傳統、活化傳統的理念。他一直鼓吹復興中華傳統文化。若古為今用,能將古人的智慧融入現代生活,則復興的工作雖是漫漫長路,還是指日可達標的。但願更多藝術家步向饒宗頤的行列,走上這光華大道,令中華文化繼往開來,繼續燦爛開花。

 

一新美術館

總監 楊春棠